行业智库

news center

充分发挥融资租赁的优势

融资租赁作为一个服务实体经济极其重要的金融工具,既能发挥其融资功能形成新的购买力,又能以其“融资+融物”的特殊功能降低实体经济杠杆;同时,融资租赁能直接参与到生产资料的购买和使用过程,形成了与实体经济更为紧密的联系,可直接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促进产能转移及生产资料更新换代升级,甚至推动企业并购重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融资租赁被广泛认为是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最有力、最直接、最高效的金融服务工具之一。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金融“脱虚向实”这一宏观政策的指导下,融资租赁“融资+融物”的先天优势未来将得到充分发挥,必将能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中国的制造业,成为金融直接服务实体经济的有力桥梁和最佳实践。

 

融资租赁是我国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有效助力

在金融“脱虚向实”宏观政策指导下,融资租赁将从“融资”向“融物”转换,专注其“融物”主业,着力降低实体经济杠杆,服务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实现金融业、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有机融合。融资租赁不仅可依托自身加杠杆为实体经济提供企业发展所需的生产资料,实现助力实体企业降杠杆的效果;同时还可以为重资产制造型企业提供轻资产运营,保持实体企业适当的杠杆率;更重要的是,融资租赁还可以为经济下行期压力较大的制造型企业提供保持生产能力、进行产能置换、降低财务杠杆的最佳方案,真正做到金融与实体经济并肩同行、融合发展。


融资租赁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首先是通过租赁的方式而非借贷的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企业发展所急需的生产资料,然后通过自身作为专业服务机构的优势,再从金融机构持续获取低成本资金,从而将实体经济的杠杆大部分转移到金融机构,最终为实体经济与制造业企业降低了杠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实体经济的杠杆向金融机构进行转移的重要渠道之一,融资租赁也承担了部分期限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等与其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风险。也正是通过这种自身加杠杆的方式,融资租赁最终实现了助力实体经济与制造业企业降杠杆的效果。


制造业是中国实体经济的命脉,融资租赁服务实体经济、与制造业相融合,是实现制造业强国的有效助力。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背景下,融资租赁对部署创建“中国制造2025”探索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转型升级新突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金融业“脱虚向实”的新政策背景下,关于融资租赁行业未来发展的思考

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当前虽然面临资本金缺口较大、“类信贷”融资功能导向偏重等问题,但与发达国家的租赁渗透率相比,我国的融资租赁行业仍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金融“脱虚向实”新政策背景下,融资租赁企业应该坚持夯实融物功能,通过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为自身创造更大、更多的发展机遇。

 

要坚定融资租赁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制造业的方向。融资租赁公司要立足融资租赁本质,秉持“融物”主业,避免大比例的“类信贷”业务导向,积极开展经营性租赁业务,深入结合实体企业的具体需求,切实帮助承租企业降低资产负债率;把握供给侧结构改革机遇,发挥融资租赁更接近生产端的优势,帮助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实现升级转型;同时,抓住“一带一路”国际战略机遇,助力中国的制造业“走出去”,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要坚持降低实体经济杠杆作用的功能。融资租赁应依托自身加杠杆为实体经济提供企业发展所需的生产资料,实现助力实体企业降杠杆的效果。同时,应主动承担与自身相匹配的杠杆风险,坚持服务好制造业,坚持与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紧密融合,助力中国早日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要坚决把握好风险管控与创新发展的平衡。融资租赁企业应持续加强对风险识别、监测、处置,做好应急预案;同时,积极参与二级流通市场建设,做好资产管理,切实管控经营风险。除此之外,融资租赁企业还要主动参与到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建设中去,积极降低实体经济的杠杆风险。融资租赁企业不仅应积极围绕制造业的生产、储备、流通、售后等环节,不断创新业务模式,积极探索多元化、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同时,还应积极拓宽租赁业务所涉及的领域,加大在制造业产品升级、设备换代以及制造设备出口等全领域的参与度,积极借鉴国际租赁同行的先进经验,为中国租赁行业探索出更适合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新业务模式及盈利模式。